给中年程序员的温暖人心的巴比奇的故事

你也许会认为设计出第一台计算机应该是年轻人的事。远非如此。巴比奇·查尔斯(Babbage·Charles)在1833年开始研究分析机(Analytical Engine)时年龄为42岁。

他一直从事于分析机的设计,直到1846年,55岁时。这时他停止研究分析机而转向差分机2号,伦敦科技馆于20世纪八十年代晚期将其建成。

巴比奇于十九世纪50年代中期重新回到分析机的研究,当时他65岁,他一直研究到1871年去世(终年79岁)。

巴比奇这么晚才开始研究分析机的主要原因是他在积累经验和知识,一直到42岁,最终导致了他的这项发明。1822年他31岁时就开始研究差分机1号,在解决跟差分机相关的问题(例如以槽轮为基础的微程序设计和轮询)时产生了分析机的想法。

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,如今的软件工业的趋势是对年轻的程序员有狂热的需求——那些年轻但相对缺少经验的程序员。这些现象源于对那些能掌握最新前沿科技人才的渴求,但却忽视了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是相对非常微量的事实(例如,20世纪50年函数式编程兴起,20世纪70年代结构式编程才兴起,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面向对象的技术才成为主流,…)。

巴比奇的人生向我们表明这样一个事实:经验能产生巨大差异,不要忽视它。

Analytical Engine

Analytical Engine

[英文原文:Babbage's heart-warming message for the middle-aged ]
分享这篇文章:

8 Responses to 给中年程序员的温暖人心的巴比奇的故事

  1. haitao says:

    也许机械设计和软件设计还是不一样,前者更注重经验积累。。。。。。。。虽然我是一个40岁的程序员,也认为经验积累很重要,但是做老板的一般不这么认为

  2. UncleJan says:

    也分行业吧,经验有时候也会牵绊人的思维

  3. zpx says:

    前瞻能力很重要,如果说天才做的东西都是符合逻辑的下意识里做出来的,那下意识,就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学习锻炼而成的,是99%的努力实践的结果。

  4. ilxlf says:

    我去,这台机器我在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看到过,还有几个老头演示了如何使用。

  5. 张中英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赞一个
  6. 梁赞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赞一个
  7. Ethan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俺的神呀
  8. 黄德耀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俺的神呀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